北湖:探索“三位一體”模式 構建小區治理共同體
文章來源:郴州政法 作者: 時間:2023-03-16 14:52:332020年,郴州成為第一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。3年來,全市上下積極探索、主動實踐,取得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經驗做法,走出了一條具有郴州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。
北湖街道北湖一號小區建成于2012年,共14棟樓,目前已裝修入住1030戶,常住戶約700余戶。小區建有地下停車場車位800余個,另有路面規劃公共停車位112個。部分業主因一些因素既未購買車位,也不愿租用車位,隨意停車、“僵尸車”等現象突出,消防通道變成了“停車場”,消防車、救護車難以進出,“生命通道”被堵,小區居民反應強烈。對此,北湖街道探索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“三位一體”治理模式,變三方“單打獨斗”為“握指成拳”,帶動各方自治力量參與小區治理,實現小區里的事在小區里解決。
主要做法
改變單打獨斗,聯動握指成拳
車輛亂停亂放、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,一直以來都是北湖一號小區的“老大難”問題,也是亟需解決的民生堵點問題。起初,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等自治主體各自發力處理此現象,但收效不佳。此后,北湖街道以開展“心連心、面對面”干部下訪解難題為民服務辦實事活動為契機,及時組織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組建議事“廉”盟,召開會議20余次,議定加強宣傳教育、開展消防演練、打擊違法行為、實施人車分離、規劃停車區域、建設充電樁設備等整改措施40余條。
釋放聚集效應,帶動各顯神通
“三位一體”小區治理模式,三方主體各就各位是基礎,一體聯動是關鍵。在實踐中,圍繞議事“廉”盟議定的整改措施,激勵業委會“唱主角”,組織業主代表、樓棟長廣泛召開居民議事會,把居民“請過來”“坐下來”“聊起來”“議出來”。聚焦隔離樁采購、電動車智能充電樁建設等事項專題召開業委會通過,并報請小區監委會審議,資金使用情況、項目施工進度等信息通過宣傳欄、業主微信群等及時公開釋疑。倒逼物業公司“不缺位”,開展“居民點單、業委會下單、物業公司接單”集中服務月活動,化解群眾反映的“關鍵小事”320余件,贏得了居民對物業服務的信任。居委會發揮“吹哨”作用,消防整改期間,經居委會“吹哨”,公安機關打擊無故損壞消防設施行為3起;消防部門下沉小區開展消防演練,組織居民現場觀摩占用消防通道危害;交警與消防部門聯合開展“僵尸車”清運行動,打通消防整改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通過三方握指成拳,帶動居民黨員、業主代表等自治力量,引導小區內的人大代表、監委會等監督力量,吹哨消防、公安、交警等監管力量參與共治共享。
健全長效機制,推動系統施治
堅持疏導結合、標本兼治。通過安裝水泥墩、實行人車分離等舉措,達到了車輛不違停的效果。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三方組建的議事“廉”盟,及時與地下停車場車位購買大戶、車位抵押大戶跟進溝通,商定車位出租價在每月260至300元之間,子母車位每月490元,確保私家車停得下、停規范。協商調配80個車位供物業公司管理,調動網格員、樓棟長、居民黨員、業主代表、物業保安成立治安巡邏隊,對來訪的業主親友車輛或巡查發現的違停車輛,由物業公司機動調配車位以供使用。召開業委會修訂完善《小區業主公約》,規定小區業主購買地下停車場車位的,繳納30元/月的車輛管理費;業主未購買車位的,繳納5元/天的停車費。非小區業主車輛進入小區停放,1小時內免費,超過1小時的計價收費,一天最高限價30元。物業公司從收取的1.58元/㎡物業費中,提取0.4元/㎡的資金作為電梯維修專項資金,年終結算結余的電梯維修專項資金轉入小區公用資金賬戶,由業委會和監委會監管,作為消防設施維護與修繕等各項小區公益事業的支出,為鞏固和推廣“三位一體”小區治理模式提供資金保障和制度支持。
實踐成效
北湖一號小區通過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“三位一體”握指成拳,帶動居民黨員、業主代表、愛心組織等自治力量,引導小區內的兩代表一委員、監委會等監督力量,吹哨消防、城管、公安、交警等監管力量發揮作用,推動建成電動車充電棚8處,內部道路增設水泥路墩140個,實現人行道與車道分離,消防隱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實現了小區里的事在小區里解決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