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仙:黨建引領,化解矛盾在小區
文章來源:郴州政法 作者: 時間:2023-03-17 09:34:162020年,郴州成為第一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。3年來,全市上下積極探索、主動實踐,取得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經驗做法,走出了一條具有郴州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。
蘇仙區白鹿洞街道玫瑰園小區建于2016年,位于青年大道320號,總戶數1086戶,其中商鋪28戶,現已入住920戶。近年來,青年路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,充分發揮群眾自治組織作用,逐漸形成紓困解憂“問需于民”、議事協商“問計于民”、群防群治“問效于民”的基層治理良好格局,打通了矛盾化解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主要做法
建強組織體系,由“失位”為“到位”
小區堅持有形、有效覆蓋相統一,健全完善小區黨組織的體系,使小區矛盾糾紛治理有了“主心骨”。建強紅色堡壘。實施“組織覆蓋”工程,根據玫瑰園小區規模、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置黨小組,現以樓棟為單位設立黨小組 7個, 3個黨員中心戶擔任樓棟長、單元長,構建起“小區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組織體系。選好紅色頭雁。實施“頭雁領航”工程,動員機關干部、小區能人,退休干部等選任小區支部書記、黨小組組長,目前共有 3名機關干部、退休干部擔任小區支部書記、黨小組組長。占總數的 4%,增強了小區黨組織凝聚、服務群眾的能力。激活紅色細胞。實施“黨員回家”工程,開展黨員報到活動,由小區黨支部、黨小組摸排小區內黨員,動員黨員到居住的社區、小區報到,按照機關在職黨員、離退休黨員等類別,分類建立 余名黨員信息臺賬,引導黨員在小區矛盾糾紛化解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。
資源整合,由“無序”為“有序”
小區健全完善黨組織下的多元參與機制,充分整合資源,筑牢小區矛盾糾紛化解“主陣地”。共治平臺聚合力。制定《玫瑰園小區矛盾糾紛化解規范》,全面推行“調解糾紛志愿者隊伍”建設,目前已組建了一支以社區黨支部牽頭,以黨員、“五老、四會”為力量的小區調解志愿者服務隊。紅色物業促規范。小區物業建立黨小組,依靠物業工作人員對小區內業主、物業使用人產生糾紛及時進行受理登記,對糾紛信息進行匯總分類,迅速就地化解矛盾,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戶,大事不出小區”。民主協商提效能。推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協商議事的工作方法,小區黨支部對小區矛盾糾紛等“小事”召集當事人協商解決,協助居民解決個人“私事”。
糾紛調解在樓棟,由“被動”為“主動”
小區堅持緊貼民情、緊扣居民需求,推動黨組織和黨員下沉服務,奏響小區居民服務“主旋律”。整合資源陣地。利用小區的公益性用房,建成玫瑰園小區調解室,用于小區糾紛調解工作。為推進小區矛盾糾紛化解、深化小區治理領域“最多跑一地”改革提供硬核支撐。力量下沉解難題。推動區直機關在職黨員、社會能人下沉到社區,做實“雙報到”工作,組織2個區直單位黨組織、71 余名在職黨員、 3 余名社會能人到社區雙報到,切實發揮他們在小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作用。文明實踐樹風尚。充分發揮居民自治功能,組成義務巡邏隊,設立“矛盾調解訴求箱、意見箱”,落實群眾微心愿,聽取群眾心聲,就地解決矛盾;開展“疫情防控、治安巡邏、扶老助殘、文明勸導和環境保護”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0余次,進一步推動居民群眾自治參與,大幅提升居民辛福感、獲得感和安全感。
實踐成效
玫瑰園小區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“紅色觸角”延伸至千家萬戶。據不完全統計,解決居民糾紛、失物領取等“大事”“小事”100余件,“小”治理發揮出“大”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