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植:金家臺村被評為2022年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
文章來源:平安張家界 作者: 時間:2023-03-22 17:10:323月21日,從張家界市桑植縣委政法委了解到,2022年,桑植縣深入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活動,充分發揮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,構建民主自治、權責明晰、運行規范、公開透明、簡便高效、監督有力的運行機制。將基層管理服務事項以及農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事務細化為清單,為人民群眾提供“一門式辦理”“一站式服務”,不斷深化鄉村治理效能,促進鄉村振興。桑植基層社會治理再創佳績,金家臺村被評為2022年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。
這一榮譽是對桑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充分肯定,是全面落實縣委“53355”總體思路,創新工作手段、培育亮點特色的體現,也是鄉村治理工作成效的縮影。桑植縣利福塔鎮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創新,著力打造以“組織架構圖、綜治積分圖、生態路線圖、文明靶向圖、碼上服務圖”為主要內容的“五圖共治”社會治理體系,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,深化平安鄉村建設,優化村民自治實踐,塑造文明鄉風,促進鄉村產業發展。
繪制一張“組織架構圖”,構建黨建引領治理體系
全面加強黨對基層治理工作的領導,打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一是支部開設集市,開展“黨員趕集”活動,在人流相對集中的自然屋場,就近設立31個“支部集市”,收集民情、解決民憂、排除民困,將服務下沉到村組。二是黨員擺攤服務,整合黨員力量,精心組織82個黨小組508名黨員在“集市”擺攤服務,為群眾答疑解惑,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實行銷號管理。三是群眾有序趕集。確定每月逢三趕集,“面對面、心交心”既談家庭瑣事,主動反映問題,也論發展之機,積極建言獻策,堅定群眾路線走深走實。
推出一張“綜治積分圖”,構建村民自治治理體系
設立綜治銀行專項基金,通過社會捐贈、單位支持、村集體經濟收入兜底等方式籌集資金225萬元,創辦“綜治銀行”14家,開設“綜治銀行”賬戶4115個,發放積分存折4115本。一是科學“定積分”。出臺“綜治銀行”實施方案,明確參與平安鄉村建設、基層黨建等鄉村治理22個積分項目,細化百分制積分細則和章程,2000余戶參與“綜治銀行”建設,廣泛發動群眾積“德”成分。二是民主“評積分”,借鑒銀行經營模式,由群眾自行申請領取綜治積分儲蓄存折,根據村民的綜合表現給予加減分,并匯總、張榜公布,現有408戶超過1000儲分。三是有效“用積分”,3506儲戶在村級“綜治銀行”換取米、面、油、洗衣粉、藍牙耳機、毛絨玩具等生活物資達145萬元,使“分”有所值。
解碼一張“生態路線圖”,構建共建共享治理體系
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,打造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示范樣板,按照生態美、人居美、產業美、風尚美、文化美的“路線”,推動“美麗庭院”建設,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。一是合理規劃布局,按照“鄉鎮示范先行,示范村全面推進、其他村梯次進行”的創建思路,細化5個基本要求和28項具體創建標準,通過“由點及面、串點成線”,形成一條村莊美如畫的靚麗風景線。二是有序一體實施,430多戶在房前屋后的閑散用地上搭建籬笆院墻,種植蔬菜瓜果花卉,21處空地由村集體實施綠化、美化建設,做到村內無空地,處處皆田園。三是嚴格驗收評比,建立村莊區域長效保潔責任制和自有房屋房前屋后“門前三包”制度,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開展“最美庭院”“美麗屋場”評比,創建驗收合格4個。
激活一張“文明靶向圖”,構建三治融合治理體系
為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社會氛圍,系統推進“三堂一館”建設,成立鄉賢理事會,建立鄉賢館,激勵后人積極奮進,匯聚發展合力。一是建造幸福小食堂,食堂專門為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餐飲服務,開展重陽送糕點、愛心生日宴、愛心年夜飯等系列特色活動,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。二是搭建文化小禮堂,以村為單位組建廣場舞隊、合唱團等團體,定期開展演練競賽、文藝匯演等活動,推動群眾生活煥發新風貌。三是舉辦道德小講堂,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大力挖掘和宣傳善行義舉、好人好事,用“小故事”講述“大道理”。
送上一張“碼上服務圖”,構建智能高效治理體系
為提高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,通過“一戶一碼”實現社會治理、環境整治、數字政務等服務到村、到戶、到人,打通基層治理“最后一米”。一是群眾訴求“碼上辦”,為每家每戶貼上“數字門牌”,門牌印有農戶的專屬二維碼,群眾直接微信掃碼進入小程序,瀏覽村級事務和信息服務指南,也可以網上提交訴求和建議,隨時都能掃“碼”說“事”。二是權力運行“碼上查”,群眾通過掃碼對開設“權責清單”“廉政宣傳”“監督投訴”“曝光臺”等進行監督、“定期提醒”“實時預警”,及時處理群眾訴求,發揮數字監督的最大功效。三是治理效能“碼上提”,開展智能化辦公,鄉村干部可以隨時、隨地進行文件審批、問題交辦、信息交流、基層走訪、日??记诘裙ぷ?,數據平臺共享,促進工作聯動效率提升。
桑植縣市域社會治理試點“五圖共治”創新,深入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,達到幼有所育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。同時也帶來了可喜變化,從“怨氣”多到“正氣”多,從“對手”多到“幫手”多,從“看法”多到“辦法”多,從“被動”多到“主動”多,為建設魅力四射、活力十足、動力無限的現代化新桑植凝聚力量。